通知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专栏 > 正文

    国际商务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 发布日期:2022-05-27 】


    国际商务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中央财经大学

    代码:10034

    授权学科/专业学位

    名称:国际商务

    代码:0254

    类别:  £博士     硕士



    2022312


    一.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

    1. 总体情况

    本学位点现设“国际贸易融资与结算”、“跨国经营与投资管理”、“国际商务营销”、“互联网商务”四个方向,致力于培养坚持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心身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营销、国际经济法律和跨国企业管理等专门知识,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可熟练地从事国际商务预测分析、项目运作与经营管理工作,就职于外向型企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专门商务人才。

    本学位点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构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商务活动需要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功底,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有较强的英语交流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胜任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高层次人才。

    3)家国情怀的精神传承与学校综合学科实力的支撑。本学位点秉承“为国而生、与国同行”的中财大精神,依托国际贸易学国家一流本科、国际商务北京市一流本科、国际贸易学本硕博培养体系优势,整合应用经济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师资力量,提供高质量教育资源。

    4)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建设模式。对标国际一流院校,设计培养方案,立足北京,放眼世界,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一带一路’汉语+”国际商务硕士项目,促进民间交流、文化传播、民心相通。

    2. 人才培养情况

    (1)培养规模与生源质量

    本学位点招生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20209月招收规模为85人,20219月招生规模为84人,在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校生规模为148人。本学位授权点的生源质量较高,至少60%以上的学生为保送生,且这一比例逐年升高,2022年将达到80%,统考生生源质量也不断提高。

    2)就业质量

    本学位点学生综合素质强,社会美誉度高。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创新创业精英挑战赛总冠军。本授权点研究生就业情况较好,专业竞争力较强,每年的就业率均达到100%,机构总部工作占比高,主要毕业去向分布在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四大国有银行及其他银行总行和分行、各大券商和基金公司、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等。

    3)课程建设与实施

    本学位点课程总数为32门,校外资源参与课程数量为7门,占比21.88%。本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色如下:

    第一,构建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培养目标相匹配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培养。

    第二,采取 “政治理论+专业外语+职业道德”的方式 ,以价值观为目标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政治理论课程重在解决价值与信念的问题,专业外语课要培养进入职场的专业外语交流能力,职业道德课程在于树立职业精神。

    第三,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置课程,用模块式课程体系,将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课程分类组合。

    第四,以知识与技能拓展为目标的选修模块设置。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建立案例教学模块、交叉学科模块和工具类课程模块、短期课程模块等,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度,拓展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

    第五,邀请海内外优秀师资开设短期课程,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度国家外国专家引智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聘请英国雷丁教授大学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刘毅鹏开设在线短期课程“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merging markets”,邀请我校特聘教授袁东开设《中国发展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短期课程。

    4)案例教学与案例开发情况

    第一,机构建设与机制创新。成立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举办“国际商务专业师资能力提升工作坊”公益项目,提升教师整体案例教学水平。

    第二,案例集出版与案例库建设。编写《国际商务教学案例精选》,2021年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在《国际贸易》等期刊发表高质量案例研究成果。

    第三,案例实践课程与合作案例开发。加强案例教学,培养方案中开设《国际商务实践案例课》。引入校外导师和业界专家参与案例开发,目前正与汇福粮油、漫步者等企业合作开发案例。

    5)研究生思政教育与教育教学改革

    第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按照“全面推动、突出典型、以点带面、百花齐放”思路,本学位点积极推动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张晓涛教授、王立勇教授获批中央财经大学首批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学院2020年设立近40项教学教改研究项目;《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管理》获得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立项。

    第二,多措并举强化研究生支部建设。设立国际商务研究生党支部,建立研究生党支部骨干培养长效化机制;建立研究生党建工作督导制度,实施学院领导联系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和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学生在多项活动中表现优异。2020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袁镭桐在中央财经大学“百场党课悟初心”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微党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20级研究生张元元、崔栗丽在“财经人·济世路--跟党行”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中获得二等奖,2019级学生陈茜茜同学获得三等奖。

    第三,扎根中国大地,提升实践能力,弘扬奋斗精神。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传承革命精神,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昂扬振奋青年学子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四,完善思政工作机制,建强思政工作队伍。本学位点形成以书记、主管副院长、副书记为主导,由研究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组成的思政工作队伍,将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3. 师资队伍建设

    1)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一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明确政策措施;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建好工作体系,形成责任明确、沟通及时、协调到位的工作机制,使各方面工作切实形成合力;三是狠抓工作落实,通过细化标准、规范程序、层层落实、加强监督,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执行到位。

    第二,建立师德违规行为负面清单和师德档案,强化规范和约束。在教师聘用、职称评审、人才推荐、评优评先、年度考核、干部选任等方面采用谈话、阅档、外调等多种评价方式,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第三,抓住教师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牛鼻子,充分发挥教育管理服务和宣传引导凝聚党员教师的战斗堡垒作用。倡导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头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对口支援西部、防疫工作、捐赠工作中做出表率。

    第四,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热心学生工作的专业教师担任研究生班主任,把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第五,引导教师积极投身高等教育强国实践和立德树人本职,切实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课堂育人、课程育人主渠道功能,让教学相长、良性互动在高校蔚然成风,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2)导师选拔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历来重视导师队伍建设,特色突出,成效明显。

    第一,导师选聘注重学术和实践能力。导师选聘重视主持行业企业课题或企业挂职经历。严格推行双导师制,聘请110位业界导师,邀请业界导师参与培养方案制订、开题、案例教学等环节,发挥导师组联合指导作用。

    第二,注重导师培训。举办国际商务专业师资能力提升工作坊、短期课程、引智计划强化导师培训,选派教师参加教指委组织的德国、澳大利亚培训学习,以及参加教育部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举办的案例教学与写作培训等。

    第三,注重发挥具有行业经验导师的示范作用。较多导师担任上市公司独董、监事,有效推动“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校内师资为54人,校外师资为120人;校内导师人数为46人,正高级23人,副高级23人,具有实务经历的人数为27人;校外导师为110人。

    4. 科学研究

    (1)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应用性科研成果。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期间,本学位点教师主持纵向课题12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5项。学院获得来自财政部等横向委托课题15项。发表学术论文71篇,其中A类及以上级别论文53篇,AA类及以上论文12篇。出版《国际商务案例集精选》1部,出版专著4部。

    2)科研平台情况。首先,在学院学术品牌与学术氛围营造上,继续举办“明德·博喻”师德师风论坛、“格致·博雅”学术名家论坛、“格致·博雅”青年学者论坛和“知行·至善”实践发展论坛、学科发展论坛,以及“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系列、“以学促知以知育人”系列论坛活动和讲座活动近20场次。其次,举办高水平、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坛。2021年,学院举办了学科发展高峰论坛、“科研范式与学科前沿”论坛,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3)学位论文质量。首先,严把论文选题关,突出选题的应用性。强调论文选题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学生立足于现实重大问题进行选题、开展案例研究和行业分析,论文考核重点在于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内容是否有创新、是否具有实践或理论价值。其次,严格过程管理,严把质量关。本学位点严格执行论文开题、预答辩、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双盲”评审、答辩程序,每个环节考核严格,均设有淘汰机制。再次,重视业界导师参与。案例分析论文数量逐渐增多,论文选题的应用性较强,能够立足现实问题进行规范研究。最后,本学位点论文在选题、创新性、应用性、规范性等方面均达到一定水平,论文质量得到同行认可。2021年共有4名同学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本学位点学生创新与案例分析能力较强,连续三届获得教指委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创新创业精英挑战赛冠军,在第四届比赛中获得全国优秀奖。2020年本学位点硕士生获中央财经大学第五届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二等奖;五名同学成功入围决赛并喜获校第六届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三等奖”。扈天韵、王勤秋、袁小康等荣获“中财杯”2021未来国际商务谈判精英赛冠军;扈天韵荣获“最佳谈判手”称号,袁小康荣获“优秀谈判手”称号。唐乐等10名同学获第二届全国MIB国际商务谈判赛三等奖。郑沁源等5位同学“法大杯”2020未来国际商务谈判精英全国赛团队一等奖,郑沁源获“法大杯”2020未来国际商务谈判精英全国赛最佳谈判手。唐乐等5位同学获“法大杯”2020未来国际商务谈判精英全国赛二等奖,唐乐获“法大杯”2020未来国际商务谈判精英全国赛优秀谈判手。卢琦和张元元获得“北二外杯”2020未来国际商务(英语)谈判精英全国赛三等奖。本学位点学生与导师合作研究在《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动态》、《宏观经济研究》、《国际贸易》期刊发表论文近十篇,撰写了大量实践调研报告与企业案例分析报告。

    5. 社会服务

    (1)领导批示和成果采纳。2021年3项成果被采纳,张晓涛教授的《统筹推进通关便利化,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被教育部采纳。王立勇教授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成果专报》(第25期)发表《世界经济复苏趋势及中国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符大海副教授参与的《关于优化外资企业营商环境》获国务院领导批示。

    2)内参要报。2021年发表多篇内参要报,王立勇教授在中央级内参《人民日报内参》发表2篇报告,已上报中央领导人。王立勇教授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专供信息(报中办)》近10篇。

    3)报纸文章。学院教师经常应邀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解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商报》、《中国贸易报》等。

    4)秉承“开放、共享”理念,举办高水平“国际商务专业师资能力提升工作坊”公益项目,服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新需求。截止2021年8月,举办五期,全国院校教师230余人次参加,为推动国内MIB教育发展,做好新时代专业学位教育供给侧改革贡献力量。

    5)组织乡村振兴研究生服务站建站与系列调研活动。2021年7月29日,学院党委响应学校号召,委托两位导师作为带队老师,组建了包含7位专业硕士硕士的乡村振兴调研团队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八家子镇建立乡村振兴研究生服务站,并就当地村镇经济民生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二.学位授权点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近年来本学位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推出了较多举措,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学校、北京市、国家三级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情况中,从未出现问题论文然而,与国内外一流院校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

    第一,本授权点学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本学位点专硕学制为两年,学生接受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与实习、实训时间存在一定冲突,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第二,学位论文形式较为单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虽然本学位点重视案例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强化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但在毕业论文形式和要求方面基本与学术型硕士相同,以专题研究为主,缺乏案例分析、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等其他形式。

    第三,导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案例写作及案例研究能力较薄弱,相对而言,更加擅长学术研究,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效果。

    第四,本授权点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固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较为滞后。本授权点虽已建设较多实习基地,但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第五,本授权点案例库建设有待加强。本学位授权点近年来一直很重视案例开发和案例库,已出版《国际商务案例精选》等案例集,对案例分析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然而,本授权点的评优及入库案例较少。

    三.改进措施

    1.改革思路和目标

        针对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完善招生模式,优化考试招生机制,健全分类培养机制,厘清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标准,完善培养举措,强化日常训练,严格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实行分流机制。

        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相对稳定、结构更加优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基本完善、实践创新能力突出、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国内影响力较强的高水平研究生培养体系。到2035年,建成培养机制健全、培养体系完善、培养特色鲜明、培养质量突出的研究生学位授权点。

        2.具体举措

        (1)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严把入口关和质量关,提高生源质量。继续做好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提高保送生比例。

        (2)完善分类培养机制,健全分类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形式的多样化,明确形式和标准。

        (3)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训练。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面,加重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应用案例实践课等课程训练;优化课程内容、知识体系结构、课程布局和功能,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全面反映本专业学位的基本要求。在正规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之外,将短期课程作为研究生正规课程的有益补充,加强课程训练。

        (4)强化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首先,开设经常化的、领域宽广的学术讲座,拓展学术研究方向,培养跨学科思维,鼓励跨学科研究;其次,通过前沿文献学习活动和论坛,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再次,通过短期课程使研究生及时掌握学术前沿和增加方法论储备;另外,通过课程论文强化写作训练,提高研究生写作能力。

        (5)明确高标准,落实严要求,形成合理预期。完善质量控制和保证制度,抓住课程学习、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加强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完善分流淘汰机制,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

        (6)提高导师队伍水平,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教师考核机制。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强化校外导师在学生培养中的参与度和指导作用。

        7)继续加强教学案例库建设和案例开发,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将课程教材和教学案例库建设作为本学位点新一年乃至“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制度设计、绩效考核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教材和案例库建设。

        3.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本学位点将根据学校研究生院的统一部署,准确把脉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做好顶层设计,凝练共识,明确责任,积极推动各项教育改革,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运行机制。明确、协调和积极发挥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学术组织的定位和作用,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强调组织分工,加强团队协作,齐心协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

        (3)条件保障。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构建更有效的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自有发展资金筹集及投入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版权所有 EMC易倍官方网站 - emc官网首页进入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