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8月10日,EMC易倍官方网站王立勇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如何理解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一文,相关内容刊登在《光明日报》2021年8月10日第11版(理论版)中。
原文如下: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一表述确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基调和宏观政策的基本态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是相对于逆周期调节而言的,是对逆周期调节的拓展、完善和升级,有利于提高宏观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其中,很多关键问题表现出中长期的特征,比如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创新驱动等,这使得以应对短期经济波动为主的传统逆周期调节框架显得捉襟见肘,跨周期调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不是对逆周期调节的否定和摒弃,而是对其的拓展、完善和升级,是在充分把握逆周期调节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的调控框架或体系。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强调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度化设计,既熨平短期经济波动,又重视未来长波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的有机协同,兼顾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从而更加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强调宏观政策更加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机制化,要求将政策意图更加清晰地传递到市场主体,稳定市场和社会预期。上述特征,使得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能够突出解决困扰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问题,有利于提高宏观政策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是我国宏观调控及相关宏观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通常认为,主要的宏观调控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调控目标。因此,传统的宏观调控更多体现的是对经济的“短期”调节。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打破了这一传统,旨在建立和完善一套站位更高、侧重解决中长期问题的宏观调控框架,将宏观政策由“短期视角”和“速度视角”拓展到了“中长期视角”和“质量视角”。这是我国在宏观调控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展示了中央的市场经济驾驭能力和宏观经济治理能力。
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有助于保障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长期向好态势。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经济出现大幅波动,但外来冲击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路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依然面临创新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失衡、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等中长期问题。在“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的中长期经济周期内,宏观政策既要看到短期的疫情冲击等因素,努力将影响降到最低;还要侧重于解决中长期问题,兼顾长远目标和利益。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能够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即关注短期的逆周期调节,更着力解决中长期问题,以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的协调配合来谋求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使调控政策更具针对性和战略性。
二
在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框架下,我国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和实施路径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从政策目标看,更加重视目标制定的机制化,更加关注中长期目标,强调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构转型升级、风险累积和传导路径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对相关部门的政策搭配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引,有效避免长短期、多目标调控下的目标冲突和不协调。
从政策工具看,提高了政策运用的机制化水平,强调财政货币政策与中长期战略规划、区域和产业等政策间的协调与配合。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更加重视健全以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先行的系统规划设计,妥善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等中长期问题,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调控模式看,更加注重政策的规则式调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在服务于中长期目标的前提下,以规则为基础兼顾灵活性,强调规则和相机抉择的统一。换言之,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并不是一味强调规则和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放弃或忽视政策的灵活性,旨在根据中长期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景气循环相机而动、实时调控,从中长期或跨周期视角评价政策指标的高低和政策风险水平,如赤字水平、债务率、宏观杠杆率等。
从政策关系看,更加重视政策之间的搭配和协同。一方面,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并不意味着对逆周期调节的摒弃,而是在跨周期调节大框架下仍重视发挥逆周期调节的功效,重视二者的有效搭配和协调统一。虽然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更加注重中长期目标,然而对疫情、自然灾害、贸易摩擦、大国冲突等突发情况带来的短期经济扰动也仍要做好逆周期调节设计,即强调在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框架设计中做好逆周期调节预案,促使熨平短期经济波动和实现中长期经济发展目标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涉及的政策体系和调控工具更加丰富,涉及部门更加繁杂,从而更加重视部门沟通和政策协同,重视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搭配和协调模式,确保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组合的施力点恰到好处,形成协调统一的政策目标、方向、力度和科学合理的搭配机制。
从传导机制看,更加重视政策的预期传导,有利于降低宏观政策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长短期目标的实现存在较大影响。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更加关注政策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关注政策调控背后可能潜伏着的代价,重视稳住并引导微观主体或市场主体的预期,以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理顺政策的预期传导机制、降低不确定性,是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优势所在,也是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的关键内容。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重视从中长期视角加强预期管理,加强公众沟通,着力稳定市场预期,给企业及微观主体更大自主权、更大发展空间、更大活力,以增强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信心和热情。
从政策评价看,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效果的评价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包括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整体效果、各项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工具实施方向和力度与调控目标的契合度,还包括分周期调控目标值和中长期目标值的科学性、分周期调控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吻合度、各项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协同效果、宏观政策风险的跨周期评价和监测等。通过一系列的评价和监测,能够确保各类长短期宏观政策形成集成效应,提高宏观政策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王立勇教授
EMC易倍官方网站副院长
附:版面原文
来源:光明日报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8/10/nw.D110000gmrb_20210810_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