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下午,EMC易倍官方网站于学院楼7号楼115成功举办“博雅大讲堂”。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瑞琴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讲堂邀请北京香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杨国超、《运城日报》记者张建群、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薛新明、作家周山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所徐惠君和导演刘飞芳六位老师作为演讲嘉宾,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盛宴。
趣谈东西方香文化
杨国超老师首先讲述了东西方香文化的演变历史以及不同的香料使用方式,梳理这些方式背后隐含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并由此揭示东西方两大人类族群在文化、社会和历史等领域具有的人文特征。此外,他分析了香料使用与社会繁荣富裕程度的关系,证明了香料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跟随关公巡城的零度体验
张建群老师首先介绍了关公故里运城里的木刻关公圣像,以及关公作为“忠、义、仁、勇”美好品德的象征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接下来她讲述三次跟随关公圣像到福建等沿海省市巡游的经历,指出关公文化对百姓的影响十分深远,人们用关公构建生活的信仰。关公文化是凝聚民心的伟大力量,也加强了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小山村的大事件
薛新明老师首先描述了清凉寺史前墓地的地理位置,然后讲述了墓地从发现到发掘的过程。他依据清凉寺的地理位置指出其是古代贩盐的中转站,墓地共分四期,分别展示了古代不同时期的殉葬制度。接下来薛老师指出从出土的玉器可以推测出当时清凉寺文化与周边的诸多文化的联系,考古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对研究约4000年前的古代社会制度与生产方式有重要意义。
周易文化与古代建筑
周山湖老师结合他多年研究易学的体验和同学们分享了他对人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他首先介绍了八卦图,然后指出易学与地理、中医、数字的关系,阐明了易学是中国古代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古人主动探寻自然规律的结果,也是古代研究天文地理、乐律兵法的哲学基础。接下来他讲解了周易文化与中国古建筑的关系,分析了北京、山西等地的风水习俗,强调了周易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把钥匙。
长城故事 遗产光芒
许慧君老师首先介绍了长城数千年的历史以及建造过程,结合各朝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与社会变革,指出长城对于中国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古代人民因地制宜、勤奋智慧的劳动成果,也是中国开拓进取与开放交流的渠道。接下来她向大家介绍中国当今应该如何保养与维修长城,介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推出与长城保护员的聘用。长城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她提出面对千百年后的长城,我们无法给出答案,却可以设计答案,长城遗产只有与民众发生感情才能散发光芒。
家归何处 根在何方
刘飞芳老师首先为大家带来了纪录电影《失落的山村》片花,从男主角对是否继续留在农村养羊的艰难选择来窥探如今城市与农村文明的变迁。刘老师自身在农村的成长经历,以及拍摄电影过程中的亲眼所见,感受到农耕文化正在消逝,社会变革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在这个钢筋水泥堆砌的时代,不是我们对文化和生活的信仰减少了,而是我们不再拥有对土地的敬畏之心。最后,他从人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关系以及农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农村可以哺育城市的观点,强调城乡均衡发展才是社会的良性发展,我们不能顾此失彼。
本期讲堂,六位嘉宾结合自身的成长、实践和研究经历,为在场师生分享了多元领域的丰富内容,表达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拓宽了同学们的文化视野,也让同学们得以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