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易倍官方网站刘亚琳老师的合作论文在《经济学》(季刊)发表

【 发布日期:2022-10-25 】

近日,EMC易倍官方网站刘亚琳老师与中山大学申广军副教授和北京大学姚洋教授的综述文章《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新变化与再考察》在中文期刊《经济学》(季刊)发表。该期刊属于中央财经大学中文期刊目录AA级。


【论文简介】

收入分配是极其重要的政策议题,劳动收入份额是初次分配的核心指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收入分配制度列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显示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基础重要性和极端紧迫性。202049日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重申了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凸显出国家对收入分配,尤其对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问题的重视。

论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关研究。劳动收入份额指标很早就进入经济学家的视野,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著名的卡尔多事实强化了劳动收入份额不变的信念,西方发达经济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基本上遵循这一规律。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开始下降;最晚到90年代初期,美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也开始下降;国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随之跟进,并发现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也在不断下降。因此,2000年以来劳动收入份额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原有的下降趋势得以逆转,这种新变化不仅能从反面检验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解释,而且呼唤新的研究持续跟进。

首先,论文整理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五大特征事实,特别指出金融危机之后劳动收入份额出现转降为升的新趋势。纵向来看,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在金融危机之前总体处于下降趋势;而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趋势得以逆转,并出现上升的新变化;横向比较,我国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产业来看, 农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最高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工业劳动收入份额已处于倒U形变化的下降阶段,而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超过工业且逐年上升;分地区来看,东部省份的劳动收入份额普遍低于西部省份,但该差异在逐年收敛。

其次,论文评述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特别是那些可以同时解释金融危机之前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金融危机之后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原因。探究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在2008年前后开始上升的原因,现有文献主要从两个视角展开。一方面,开始关注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U形变动趋势的解释:一支文献研究经济发展规律中的结构变化,包括城乡二元结构和产业结构;另一支文献则尝试从经济波动规律中寻找原因,用劳动收入份额的逆周期性解释金融危机之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另一方面,开始研究能够扭转之前下降趋势从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影响因素:重新考虑有偏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例如户籍制度、就业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分化和劳动力成本等角度)、经济全球化等,检验其在金融危机之后发生的变化是否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现象也具有解释力。

最后,论文展望了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未来研究方向。第一,金融危机以来劳动收入份额的新变化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包括细致的测算和原因解释等。第二,在研究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时,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必要时应采用一般均衡的研究框架,厘清各因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真实影响效应。第三,研究劳动收入份额当前还缺少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劳动收入份额造成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居民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个人介绍】

刘亚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博士,,耶鲁大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2019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央财经大学,现担任EMC易倍官方网站讲师。研究兴趣为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已在《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撰稿:刘亚琳

一审:王峰

二审:王立勇


版权所有 EMC易倍官方网站 - emc官网首页进入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