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涛教授受邀参加《国际商报》圆桌论坛,就我国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发表观点

【 发布日期:2021-09-24 】

近日,张晓涛教授受邀参加国际商报》圆桌论坛,就我国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发表观点,相关采访内容刊登在国际商报》2021年9月24日第2版。



营商环境创新棋 试点城市如何“走”?

特邀EMC易倍官方网站院长、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晓涛


国际商报:在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有哪些意义?

张晓涛: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制度竞争力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成本,有助于培育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既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此次选择6个市场主体数量较多、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充分的城市作为营商环境创新试验田,所取得的经验与模式将及时梳理总结和复制推广到各地区、各部门,进而带动全国范围对标先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国际商报:6个试点城市承载着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使命,其在先行先试方面还可以蹚出哪些“新路子”?

张晓涛:试点城市可以着力在四方面探索创新:一是深化简政放权,继续精简行政许可,优化审批流程;二是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三是推行公正监管,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发展的监管规则;四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加大力度推动政务服务数据整合共享,加快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应享快享,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


国际商报:会议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试点城市在推动落实这些举措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张晓涛:试点城市在顶层谋划设计中需要“超前一公里”,在政策落实时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防止“上热、中温、下凉”。这就需要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关注企业各方面需求,注意挖掘“隐形问题”,让优化营商环境不留“死角”,推动企业营商“小气候”环境改善;关注企业真实获得感,注重政策落地生效,政策制定与实施应该坚持“提高企业满意度”原则,加强调研、论证和听证,提高企业参与度;建立以“企业实际获得感提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注意绩效考核指标的合理设计与使用,防止唯绩效考核指标导向,避免出现不能充分考虑企业的真实意愿和业务需要,导致其成为企业新的“紧箍咒”。


114B1


来源:国际商报>02版>头条



原文链接:http://epaper.comnews.cn/xpaper/news/670/7025/33839-1.shtml



版权所有 EMC易倍官方网站 - emc官网首页进入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